很少的臺詞,靜默的畫面;
沒有一絲聲響,也沒有人走動。
5月30日,在兗州煤業新聞中心組織的《懸崖之上》觀影現場,大屏幕上播放的影片效果與觀影座上的受眾表現默契地融為一體,這是身為其中一員的我最為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到來的2021年,曾經執掌過奧運會開幕式大片的張藝謀導演,帶領團隊深入氣溫低至零下40攝氏度左右的東北哈爾濱,奮戰140余天,傾情傾力捧出了這樣一部受到億萬中國人好評的紅色影片——《懸崖之上》,從片名到字幕再到情節,都令觀眾身心全部沉浸其中,幾乎貫穿影片首尾的紛紛揚揚的大雪,暗喻著中共地下工作者們身處的白色恐怖環境,令人看得揪心,不由自主地隨著劇情跌宕起伏,又情不自禁地在每一個悲壯無畏的畫面出現后肅然起敬!
與很多其他的國產影片不同,這部片子沒有男女主角,每一個出場的地下工作者,都發揮著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作用,都肩負著四兩撥千斤的組織重托。正因為深知其中的大情大義,每一位經過長時間特訓的共產黨員都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展示出了過人的本領、驚人的膽識、超強的團隊意識,還有舍生忘死、臨危不懼的革命精神。
歲月靜好的日子,我們向英烈學什么?學習他們把愛國愛黨的熱情化作最大程度地燃燒自己的人生價值,學練高強的本領和技能,與狡猾而又愚蠢的敵人巧妙周旋,度過一個又一個不能預測又不能躲繞的難關;學習他們時刻把黨組織把集體把團隊的利益放在“心尖”,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爭自由放在“心間”,不畏刀光劍影,無懼明槍暗箭,時刻置之生死于度外的那份淡定與從容;學習他們無論環境怎樣變化、處境怎樣兇險、面對的敵人如何奸詐,都不負組織所托、不負眾望所歸而保持的那份革命者的本色和初心。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共有2000萬名烈士,僅有196萬留下姓名。他們用無聲無息離去的背影,帶給我們最深的緬懷與感動。歲月靜好的日子,致敬英烈!
今天的我們與英烈相隔百年、幾十年,但精神永恒、歷久彌堅!今天的企業面臨著爬坡過坎、攻堅克難,今天的我們需要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同奮斗共患難,無論是科研創新還是安全生產,不管是精細管理還是經營發展,都需要我們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為契機為動力,學習和繼承無私忘我、果敢卓越的英烈精神,傳承和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愛國愛黨愛企愛崗,化先烈、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創新進取開拓奮發的工作動力,攜手同心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創佳績,為兗州煤業高質量發展燃燒光熱,盡己所能,再添“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