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一位同事聊天,對方一句“知足但不滿足”的話語,觸發了筆者的認同感。是啊,人生如是呀,知足而不滿足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智慧。
我們需要知足。俗話說“知足常樂”,這恰恰體現了一種人生態度。關鍵是,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里的知足。
生活上知足。猶記當年我們的前輩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要求“全黨在勝利面前要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后要經受住執政的考驗,務必使同志們繼續的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多少年過去了,老人家對艱苦奮斗的教誨如在耳邊,這正是對我們生活上知足的最好提醒。
收入上知足。誠如熱播電視劇《三十而立》中,周樂天探視因非法集資獲利入獄的張曉舟所說:“支撐我們生活的不是物資財富,是情懷”。無獨有偶,今天,重讀方志敏烈士《清貧》一文,“我從事革命斗爭,已經十余年了……經手的款項,總在數百萬元;但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業?!?表現了共產黨員“矜持不茍、舍己為公”的高尚美德,“清貧”恰是革命者戰勝困難的精神力量。
職位上知足。不論我們目前從事著什么樣的職位,都源于組織的培養與各自奮斗的身影、辛勤的汗水,都是我們價值實現的平臺,都是適合我們展示自身才華、展現自我價值的載體。這就要求我們既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也不要“身在曹營心在漢”,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怨天尤人”,都需要我們繼續一如既往的做好本崗、做優自身。
我們也要不滿足。如果說知足常樂是一種人生態度,那么不滿足更多的體現在功必可成的信念、鍥而不舍的進取,體現在工作上向優秀的人對標、生活上向簡樸的人看齊。
信念上不滿足。不斷調整自己的人生追求,矯正自己的人生航向,立定自己的人生坐標,使之更趨高遠。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當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動搖,當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不動搖,當執念“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導向不退縮,做到以理想信念指引自身行動,以事業追求堅定前進步履。再讀方志敏烈士《可愛的中國》,用心感受前輩先烈如何拿自己的生命為國為民而奮斗的愛國主義思想和熱情,彰顯著作者“真正為工農階級謀解放,才正是為民主謀解放的人”的執著信念,令人欽服。
學習上不滿足。子曰“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今天,尤其需要每一名共產黨員,用好自學與黨支部集中學習載體,勤學黨的歷史,真學深思,真思善悟,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在山能集團跨越發展的當下,需要每一位山能人自覺鉆研業務,提升技能,提高破解發展難題的能力與解決問題的水平,做到學以提技、學以提升、學以聚能。
工作上不滿足。工作無止境,事業無止境。工作過程中,我們當常懷樂觀心態,樂觀看世界,主動去創造,用情感受偉人那“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樂觀情懷和“不管風吹浪打,勝視閑庭信步”的氣定神閑;當常葆奮斗姿態,精益求精,奮斗不止,一心追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姿態;當永葆進取精神,緊盯目標不放松,緊盯節點不后退,緊盯成效不打折,就像雷鋒說過的“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永葆進取精神就是像雷鋒那樣要不斷的戰勝和超越。一如扶貧干部黃文秀,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一如中國幾代航天人,他們牢記黨和人民重托,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團結協作,奪取了世界航天史上一個個驕人戰績,他們都是工作上不滿足的好榜樣。
還是借用當下網絡上這句話來結束今天的探討吧,“知足能讓人安詳、平靜、達觀、灑脫、超然,不滿足能使人渴望、激情、拼搏、奮進、登攀”,不知讀者諸君,您有何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