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五月的羊山暖意濃濃、生機盎然,來自兗州煤業東灘煤礦的黨員參觀魯西南革命烈士紀念館后,懷著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敬仰之情,帶著對歷史的尊重與敬畏,在身穿軍服英姿颯爽講解員的指揮下,列隊唱響了《團結就是力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革命紅色歌曲,整齊嘹亮的歌聲飄揚在魯西南的上空,在紅色基因中汲取著團結奮進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是黨的生命,也是我們黨能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關鍵所在。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要教育引導全黨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進一步增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確保全黨步調一致向前進?!泵珴蓶|同志曾強調:“全黨同志必須團結在中央的周圍,任何破壞團結的行為都是罪惡,只要共產黨人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被我們戰勝的?!?/p>
剛過去不久的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軌跡,更嚴重威脅著大家的生命健康。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國人民“舉國同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個人冷暖、集體榮辱、國家安危融為一體,“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愿紅”迅速集結,“我是黨員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鏗鏘,丹心閃耀。各行各業用團結的力量繪就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抗疫畫卷。
“人心齊,泰山移”。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是使整體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是使整體走向輝煌的最有力保證。
看過電影《上甘嶺》的人無不為一個蘋果的故事所感動,那是一個真實的故事。17歲的運輸員劉明生往前線運送彈藥途中,在一個炮彈坑里拾到一個蘋果,帶上597.9高地坑道,送給135團7連連長張計法。張計法把蘋果交給步話員,步話員又將蘋果傳給重傷員。一個蘋果在坑道里轉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連長手里。連長帶頭咬了一小口,再往下傳,一個蘋果在坑道里轉了兩圈才吃完。這就是革命者團結友愛的力量,是革命者偉大的博愛精神!
《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已經傳唱了七十多年,一代一代人都在這首歌的教育下明白了團結的意義。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甚至是一個國家,如果做不到團結的話,其力量自然就會有些渙散,甚至可能動搖干事創業的根基。因此說,團結是大局,團結出凝聚力,團結出戰斗力,團結出人才,團結出干部,團結是各項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能不能搞好團結,是衡量和檢查一名黨員素質高低、黨性強弱的重要標志。
在工作學習中,怎樣才能凝聚好團結奮進的力量呢?
一要建立和諧的信賴關系,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心理學家認為:如果我們能與同事、領導形成和諧的信賴關系,我們相處的氣氛就會融洽,就會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工作氛圍和寬松的工作環境。這將激發我們的工作熱情,更好地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多交流,多協調,多溝通,互相幫助,共同提高,這樣才能營造和諧、融洽的氛圍,才能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共同把工作干好。
二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強團結協作精神。參加集體活動,可以增強我們的團結協作意識,進而產生協同效應;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能共同想辦法、出主意,凝聚集體的力量,做到“三個臭皮匠,頂過諸葛亮”。我們想一下,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內心彷徨、猶豫不決的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什么呢?需要的是同事之間發自內心的鼓勵和幫助,它可以使我們充分展示自我,可以使我們感受到團隊的巨大力量。
三要營造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工作學習氛圍。沒有流動的水就沒有活力,缺少春風的大地就缺少生機。競爭是保持團隊銳氣的必要條件,它能促使我們在學習上更刻苦、工作上更努力、作風上更頑強,從而加快完善自我的步伐。我們提倡團隊的協作精神和互補精神,就是要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團結起來,攜手爭一流。同時要避免惡性競爭,積極進行良性競爭,大家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人人樹立良好的形象。
四要充分信任同事和周圍的人。信任別人本身就是一種美德,在與同事相處的時候,一定要給予充分的信任,同事的一句話,有時可使你跳出原來框架的束縛而變得豁然開朗,從而使問題迎刃而解。同時和周圍的人共事,自己要多一點謙虛、多一點微笑、多一點寬容、多一點主動。試想一下,我們在這樣和諧的氛圍里工作和學習,心情還會不舒暢?工作效率還能不提高嗎?
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成功,需要克難攻堅的精神,更需要團結協作的合力。一個單位,如果組織渙散、人心浮動,人人自行其是、集體一盤散沙,何來生機與活力?何談干事與創業?何有形象與成績?在一個缺乏凝聚力的環境里,個人再有雄心壯志,再有聰明才智,再有豐富經驗,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只有懂得團結的人,才會把團結當成自己應盡的責任,才能明白團結對自己、對別人、對整個單位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