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炫目的燈光,沒有華麗的舞美,這是一臺平實得幾近所見所歷的演誦會;
沒有強大的陣容,沒有多彩的節目,這是一堂摯樸得打濕人們心靈的黨史課。
5月18日下午,隨著“信仰的力量——兗州煤業紅色經典演誦會”在職工俱樂部拉開帷幕,歷史記憶的閘門被瞬間打開,穿越百年的時代洪流在大屏幕上滾滾翻涌,聲聲熟悉而又震撼的口號,段段親切而又久遠的訴說,張張模糊卻又清晰的圖片,泛起人們心靈深處的陣陣漣漪;那一個個雖漸行漸遠卻凝固成永恒的身影,那一幅幅由黑白轉為彩色,又由彩色漸次轉為黑白的影像,帶給我們強烈的內心震撼和精神共鳴。
——是為詠。
一嘆先烈的背影,悲壯亦從容。他們是曾經影響了一個時代乃至世世代代的人,用深邃的思想、用堅定的信念、用堅忍的付出,甚至用非人的苦痛,換來了當今的盛世和平。
今天的我們,沐浴著初夏和暖的風,感受著高科技年代呈現的仿真場景,感念著槍林彈雨的戰爭年代,我們的革命先烈怎樣遍植革命信仰,怎樣穿越血雨腥風,將怒火中燒、堅強不屈的胸口對準了敵人的槍口,將無聲有力如時代坐標般的背影留給了后人。
他們中,有革命先驅李大釗,有未曾見過女兒一面的陳覺,有空留一把破舊藤椅給兒女的焦裕祿……何為新時代信仰的力量?每當想起他們,心中有火,眼前有光,前進的道路有了方向!
二嘆母親的手臂,微弱亦剛強。她們,是戰士亦是母親,是英雄亦是百姓。她們也曾是萬萬千千普通民眾的一員:或是來自鄉村古鎮的農家婦女,或是來自女子學校的一介布衣裙釵的女學生,是什么給了她們堅如鋼鐵的力量?是信仰、信仰、還是信仰!
因為心懷信仰,英烈母親鄧芳芝給了兒子黃繼光一面銅墻鐵壁般的胸膛;因為心懷信仰,不朽的江姐留下一封視粗茶淡飯為厚養的遺書萬古流芳;因為心懷信仰,扶貧攻堅征程上的英雄將“繼續踩著父輩的足跡奮斗”作為交給兒女的接力棒……我們看到,那一位位無力地抬起手臂揮別兒女、永別兒女的母親,卻用她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堅守的信仰告訴了世人:這,也是為母則剛!
三嘆黨員的足跡,無聲亦鏗鏘。百年了啊,我們的黨,誰曾想到一葉南湖的小船,能讓紅色的號角穿越百年依然并繼續嘹亮回響;誰曾想一個只有13名代表,代表著僅有50多名黨員的弱小的黨,走過百年依然能把9000多萬名黨員的心匯聚成一束光!
今天的我們,多么想用盡洪荒之力,貼近歷史,還原歷史,一如這臺演誦會臺前幕后的工作人員們全力地排練、全情地投入;與此同時,我們又清醒地知道,歷史不可復制,更無法再現,然而,永遠無法磨滅的是一代代優秀共產黨員留下的串串足跡,或深或淺,或近或遠,于我們而言,他(她)們是無可替代的人生坐標、無比珍貴的勵志銘!從戰爭時期踩下帶血印跡的人民英雄,到和平時期寫就脫貧傳奇的第一書記,再到戰疫時期展示“中國力量”的抗疫勇士,他們用無聲也鏗鏘的足跡,譜寫了最高亢、最動聽的時代進行曲!
由這臺兗州煤業紅色經典演誦會,我們聯想到前幾年由集團公司團委主辦、東灘煤礦承辦的紅色家書朗誦會,繼而聯想到兗州煤業及其所屬單位次第開展的紅色誦讀、紅色故事、紅色家書等一系列活動……歷史需要記憶,歷史不能忘記,歷史值得銘記!
立足崗位爭做貢獻,一條心勁攻堅克難——期待更多更好的黨史學習教育“紅色之花”綻放在人們的精神家園,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獻禮我們的共產黨百年華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