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鐫刻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和精神脈絡,蘊含著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和文化基因。每一次對歷史的回眸,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禮。黨史學習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教育引導全黨同志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砥礪初心、扛起新時代的責任擔當。
那么,什么是擔當呢?擔當,簡單地說,就是承擔并負起責任,是人們在職責和角色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責無旁貸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義務,并在承擔義務當中激發自己的全部能量,它是一種責任,一種自覺,一種境界、一種修養。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直就有這樣一些勇于擔當、能夠擔當、敢于擔當的人,他們懷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崇高信念,秉承“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昂揚斗志,立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國家和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敢于擔當背后的勇氣、良知和才干,也贏得了無數人的贊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共產黨員就是一面鏡子,其言行就代表著黨的形象。一個合格的共產黨人、優秀的共產黨人要有著自己的責任擔當,要敢于犧牲,樂于奉獻,勇于拼搏,善于創新。中國共產黨建黨伊始,就以救亡圖存和民族復興為己任,并一以貫之地體現在黨的全部奮斗之中。在初心的指引下,黨團結帶領人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婁山關”“臘子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到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到改革開放再到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無數共產黨人用他們的頑強拼搏、不懈奮斗,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我們學習黨史,就要深刻感悟他們的思想境界和家國情懷,傳承并發揚他們所留下的紅色精神和堅強意志,錘煉過硬政治素質,扛起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的責任擔當。兗州煤業東灘煤礦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從嚴管理、狠抓執行,鉚緊落實落地的“釘子”,讓上級的決策部署能從“最初一公里”走到“最后一公里”。他們創辦《晨會快報》《安全周報》,將每天調度早會、每周安全辦公例會安排部署的各項的工作及上級檢查發現的各類問題,第一時間下發到各單位,由督導辦公室按照時間節點嚴格考核,確保每一項工作形成完全閉環,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智能化礦井建設、精益管理等重點工作快速推進,走在前列、勇當示范。
東灘煤礦的創新探索再次印證了一個道理:順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難事看擔當。只要我們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精氣神、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就不會被任何困難壓倒,就一定能無往而不勝。當前,企業安全發展任務艱巨,生產經營壓力巨大。越是形勢困難,越需要廣大共產黨員做到扛起擔當重任,主動接受挑戰,大膽開拓創新。
扛起擔當重任,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要在其位,謀其政,把高標準履職盡責作為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盡責、難題面前敢負責、出現過失敢擔責。工作中要時刻不忘肩負的神圣職責,勇挑打贏重任,在矛盾和問題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對重大原則問題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面對改革發展深層次矛盾問題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要豁得出來、頂得上去;面對各種歪風邪氣要敢于較真、敢抓敢管。
扛起擔當重任,要有擔當重任的能力。“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勇于擔當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著眼大局的視野,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水平跟不上,只會好心辦壞事。要做到能夠擔當,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要學會運用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法治思維來解決問題;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加強與群眾的血肉聯系,經常深入到群眾中去,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要善于總結工作經驗,正確的對待成績和失誤,不斷的促進工作開展。
扛起擔當重任,要有負責擔當的底氣。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己行得正、做得端,才有底氣去做別人的工作。如果自身存在問題,就會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不敢去硬碰硬,不敢去較真。黨員要敢于擔當,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不斷加強黨性修養,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惑,不為人情所擾;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做到一塵不染、一身正氣、廉潔奉公。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回首來時路,學習黨史,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走向未來。面對改革發展的神圣使命和歷史責任,每一名黨員要勇于扛起新時代賦予的責任擔當,帶領廣大職工群眾從歷史充滿變數的發展中,尋找必須遵循的規律,從時代充滿挑戰的拷問中,堅定始終不渝的選擇,沿著安全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為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