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中國傳統意義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過年”意味著大團圓。
企業是個大家庭,團圓、祥和、美滿過年是人們共同的心愿。兗礦能源網創新采取“超鏈接”的形式,推出迎年、過年、拜年系列春節專輯,敬請關注。
本期【“超鏈接”·拜年】欄目,兗礦能源網與楊村煤礦聯合策劃,推出《幸福走進千家萬戶》,新的一年,祝愿幸福之花開遍每個家庭,長喜樂,多安寧!
本期專輯作品:《營盤壕煤礦:我眼中的駐外幸?!贰毒毣す荆何覀兊男腋C艽a》《楊村煤礦:有一種幸福,叫“雙向奔赴”》。
營盤壕煤礦 王晨 我來到營盤壕煤礦12年整了,從當初的一棟樓都沒有只有十幾間的簡易蒙古包式的臨時板房,到現在的郁郁蔥蔥,建筑錯落有致,變化是非常大。
營盤壕煤礦2012—2015年都還沒有修路,進場小土路有九公里多。我還記得2013年的夏天,雨水特別的多。而且烏審旗的雨都是那種特別特別大的雨點兒,和雷陣雨一樣的感覺。土路經不起這樣的大雨,經常是有進無出,或是有出無進。土路上大巴車顛簸得厲害,下班半個小時到40分鐘才可以到住的地方。
2016年初,單身宿舍樓建成,職工們歡喜地搬進去,那年,進廠土路也修建成了柏油馬路,基本上實現交通自由了。
經歷了幾近3年在臨時蒙古包板房里工作的日子,感受過一番番冬冷夏熱,在現在如此美好的環境里工作,簡直就是天堂了。每當聽見新來的職工說營盤壕這里不如哪哪哪,那里不如誰誰誰的時候,都覺得生氣,沒經歷過艱難困苦的營盤壕,又如何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營盤壕!
剛來的時候吃飯都成問題,大家需要幫廚才能吃上熱飯,到如今食堂也日益推出新菜和自選餐,在這兒工作很方便了。
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陪著營盤壕共同成長。從最初的破土動工,到如今的現代化礦井,每一步都凝聚著營盤壕人的智慧與汗水。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曾經的艱難困苦,都化作了如今的甜蜜與珍貴的幸福。我們在奮斗中鑄就了營盤壕的幸福,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幸福。
精細化工公司 石晶倩 在許多人的印象里,生產一線嘈雜、忙碌,挑戰重重。但作為精細化工公司的普通工人,我們眼中的幸福,有著獨特的模樣,就藏在日常的細微之處。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廠區,我們滿懷朝氣地踏入工廠,開啟一天的工作。對我們而言,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靠自己的雙手為家庭遮風擋雨,這就是幸福最堅實的基礎。每一個熟練的操作,每一次細致的巡檢,都凝聚著我們對工作的熱愛與專注。
在生產一線,團隊協作是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同事之間默契十足,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便能明白彼此的想法。
遇到難題時,大家圍坐在一起,各抒己見,共同尋找解決辦法。當經過一番努力,成功攻克技術難題,讓生產線重新高效運轉,那種喜悅和成就感,難以用言語形容。這種相互支持、共同成長的團隊氛圍,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集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而這正是幸福的源泉之一。
企業對安全生產的重視,也是我們普通員工幸福的重要保障。先進的安全設備、完善的安全制度、定期的安全培訓,都讓我們工作時心里特別踏實。知道自己身處安全有保障的環境,能夠平平安安上班,健健康康回家,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更是幸福的有力支撐。
忙碌工作之余,廠區偶爾組織的文體活動,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一場籃球賽,大家在球場上盡情揮灑汗水,釋放工作壓力;一次文藝晚會,同事們展示出自己多才多藝的一面,歡聲笑語在整個廠區回蕩。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業余生活,還加深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生產一線的幸福,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通過努力工作、團隊協作、安全保障和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慢慢匯聚而成。它樸實又真實,溫暖著每一個在這里拼搏奮斗的人。
楊村煤礦特約記者 侯龍 談起“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什么是幸福?”得到的答案也是千千萬萬。譬如:冬天里的一米陽光,困境時一個鼓勵的微笑,相隔萬里的一個電話,莘莘學子的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都足以讓人感覺到幸福。
近年來,楊村煤礦依托“幸惠有家”工會工作品牌建設,形成以“暖陽”志愿服務、“暖流”合理化建議征集為載體的“雙暖”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延伸為民服務路徑,構建“普惠+特惠”融合服務模式,以項目化、清單式推進“為職工辦實事”工作,重點關注因病因事致困職工、新招聘高校畢業生等職工群體,精準發力、真情幫扶,不斷拓展為職工辦實事成果,努力提升職工幸福感。
從礦山到個人,有一種幸福,叫“雙向奔赴”。下面,我想借此平臺,談談我的小幸福。
我于2011年大學畢業分到了幸福楊村,到今年已經14個年頭了,這些年,我經歷了很多崗位,每個崗位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歷練,有時候會覺得苦,但收獲更多的是大家對我的關心和照顧,一種被愛包圍的感覺,滿滿的幸福感。
2024年5月份,我的雙胞胎小天使降臨,初為人父,我總擔心自己做不好,從第一次陪夜時的手足無策,第一次抱起女兒時的瑟瑟發抖,第一次換尿不濕時灑滿全身,有時不能安撫哇哇大哭的女兒時我也想跟著一起哭……當時的囧境似乎還歷歷在目。
現在孩子已經快8個月大了,我也從一個初為人父的“小菜鳥”變成育嬰界的“超級奶爸”,這個過程也讓我收獲頗豐,比如經常為孩子著想,讓我平時工作和生活中逐步養成了更多地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難處。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孩子不也在陪伴我們成長嘛。
工作在楊村、生活在楊村,真的很幸福!走在幸福楊村礦區,去聽、去看、去感受吧!撲面而來的是幸福的氣息,人們身上散發出的是幸福的氣質,哼唱的又是幸福的旋律。
就像該礦廣播里播放的《幸福在哪里》這首歌唱的那樣:幸福就在辛勤的工作中,就在艱苦的勞動里,就在楊村人晶瑩的汗水里……
【策劃制作】兗礦能源網
【協助策劃】楊村煤礦
【協助單位】營盤壕煤礦 精細化工公司 楊村煤礦
【協助人員】張方皓 馬亞軍 陳少麗 李德強
【素材提供】石晶倩 王晨 程子翔 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