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歷翻到了2024年12月份。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晝夜交替,時光流轉。人們在奮斗中收獲,在奉獻中暢想。回眸2024,展望2025,兗礦能源網與您共同盤點一年來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與您一起收集今年的盈枝碩果、眺望明年的蓬勃前景。
本期推出《“四季圖”之興隆莊煤礦:以實干“答題” 用成績“交卷”》。
順利實現安全生產23周年、礦井被評為全國首批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榮獲全國新時代黨建+企業文化示范單位、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狀......
歲末回首,一年來,興隆莊煤礦全體干部職工牢固樹立目標必成意識,做到決心大、措施準、落實細,以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的必勝信心,齊心協力,奮斗不息,各項工作穩步邁上新臺階。
興隆莊煤礦把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作為一項基礎工作常抓不懈,完善安全監督檢查、安全投入保障等32項管理制度,修訂894個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責任清單。
該礦編制《安全生產標準化指導手冊》,收錄7個專業196項標準化項目,做到標準化建設可視化、數據化。編制93個崗位“明白卡”和標準作業培訓教案,實現工程質量和作業行為的標準化管理。
該礦完善“1353”雙重預防機制管理模式,編制“兩個清單”,持續優化雙控信息系統,實現安全管理信息的即時傳遞、高效達成。建立“圖文一體”工程技術檔案,為安全生產提供技術保障。打造“2568”安全自主管理標準流程,建立區隊自評申報、礦井復核認證和動態考核的自主管理準入和淘汰機制,從制度設計上增強自主管理活力。制定安全晨會“九項流程”,建立班組榮譽墻、文化墻、親情墻,通過周考核月兌現,將標準化管理責任層層壓實到區隊、班組和崗位,推動干部職工行為自律、隱患自查、風險自控、安全自管。
【擴延閱讀】該礦運用“山能e學”、專項培訓、專題講座、座談交流“四位一體”培訓方式,全面提升全員標準化意識。搭建勞模技能大師工作室,建成7大工種實訓考核及19個標準化培訓場所,組織以3名“大國工匠”領銜的“金牌講師團”,開展理論實操培訓,提升全員標準化操作能力,形成“創建安全標準崗,爭做本質安全人”的良好局面。礦井被評為全國首批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
今年以來,興隆莊煤礦黨委認真貫徹落實公司黨委工作部署,強化黨的建設和中心工作“雙輪驅動”,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礦井榮獲全國新時代黨建+企業文化示范單位、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狀、兗礦能源管理變革創新突出貢獻團隊等稱號。
該礦全面實施“同·興”黨建“1435”工作運行體系和“3461”責任考核體系,運用“黨建+”模式,推進黨建品牌與重點工作深度融合。構建職工黨員做示范、骨干黨員當先鋒、干部黨員解難題“三級聯創”機制,圍繞安全生產、創新創效等工作,開展黨組織“立項攻關”、黨員“揭榜掛帥”等攻堅活動,標準化提升黨員責任區、“大國工匠”黨員示范崗分別榮獲能源集團“優秀黨員責任區”“優秀黨員示范崗”,礦井榮獲“企業黨建實踐創新典范單位”。
該礦加強“六型”群團建設,創新實施“五全工程”,打造“五位一體”美好興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逗裰病懊篮门d隆”文化底蘊 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護航》榮獲能源集團優秀企業文化成果一等獎,并作經驗交流。拓展“365·情暖興隆”暖心志愿服務,開展幫辦服務872場次,開辦駐外職工子女興趣班2期40余人參加。建立評價競爭機制,升級改造職工小家7個,建成職工公寓暖心驛站。發揮“美好365”矛盾調處中心作用,信訪量連續六年持續下降。發放各類救濟金、慰問金518.79萬元,兜牢兜實民生底線。
【擴延閱讀】該礦構建全員競賽、全員創新、導師帶徒、結對共建“四位一體”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高興亮、郭金陵、王小波勞模創新工作室被評為兗礦能源示范化勞模創新工作室。秦欽創新工作室被評為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全年落實23名技能大師待遇800余萬元,兌現總額位居公司各單位榜首。獎勵在公司技能比武中獲得前五名的24名技能人才28.4萬元。
興隆莊煤礦積極踐行降本增效與資源集約利用理念,大力倡樹“人人皆可創新,處處皆可創新,事事皆可創新”理念,積極實施“全員創新·崗位增效”工程,實現了安全生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提升”。
該礦堅持把全員創新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班子成員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打造創新創效理念宣貫、現場推進、成果發布、推廣評價“四位一體”新模式,營造開放、包容、共享的創新環境。成立“創客引導員”“項目評價員”隊伍,對職工創新行動、產生效益和推廣應用情況進行技術指導和現場審核。推行立項、評價、培育、推廣機制,確保創新成果選得出、推得動、見實效。設立100萬元專項資金,實施基層即時獎勵、礦級評審追加獎勵、年度表彰獎勵、推薦上級對等嘉獎的“四重獎勵”機制,確保獎出人才、獎出擔當、獎出干勁的成效。
該礦連續舉辦9屆小改小革項目現場評比發布會,開展小改小革優秀成果后評價。創新“三推廣四督導”模式,對篩選出的符合礦井發展實際的成果74項,全部推廣應用,落地生根。2022年以來,累計征集小改小革項目190余項,創造效益近200余萬元;獲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42項,創造經濟效益4300余萬元。49項創新成果有效解決了節支降耗、工藝落后等問題,5項創新成果獲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中國職工技術協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4項創新成果在全國第二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中展出。
【擴延閱讀】該礦構建“1341”全員創新體系,9項成果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優秀“五小”創新成果,1項成果獲全國煤炭教學成果一等獎,大國工匠創新團隊榮獲第四屆“感動山能”團隊。郭金陵、秦欽入選“齊魯工匠”培育對象。王成獲評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張厚旺獲評齊魯首席技師。礦井榮獲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狀、山東省“全員創新企業”等榮譽。
興隆莊煤礦聚焦“滿足美好向往、創造美好生活”使命任務,始終把職工需求掛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該礦升級改造職工公寓,配備空調、智能電視等,無線網絡全覆蓋,營造出舒適放松的居住氛圍。在職工公寓內打造集健身、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元化空間,職工足不出戶,就可暢享休閑健身時光。職工食堂堅持以“健康、均衡、營養”為原則,菜品樣式、口味經常推陳出新,在日常提供就餐服務同時,為滿足用餐高峰需求,推出了“10元”自助午餐,頗受職工歡迎。在礦區停車場的顯眼位置安裝了操作簡單便捷、支持多種充電模式、能夠滿足不同車型的充電需求的充電樁,解決了職工新能源汽車充電難的問題。
該礦開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節送祝?!薄坝H情幫辦”“愛心使者”“敲門行動”等暖心服務活動。注重向全體職工“送溫暖”,在職工生日或重要節日時,為他們送上精美的禮物和溫馨的賀卡,把關懷和溫暖送到職工的心坎上。同時,高度重視職工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服務中心”,設立“暖心圖書角”、心理咨詢臺,開辦心理健康微課堂直播,緩解減輕職工因工作壓力、環境適應等產生的負面情緒,增強“心理免疫力”。不斷豐富廣大職工文化體育生活,舉辦職工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等賽事,為職工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加強職工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增強職工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擴延閱讀】興隆莊煤礦持續開展“我為職工辦實事”實踐活動,不斷加大民主管理和合理化建議征集活動,通過召開職代會、座談會、一線調研等形式,深入了解職工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找準職工最盼、最急、最憂的問題,廣泛征求職工的意見和建議,辦實事、惠民生,使職工群眾既暖心、又順心、更放心,不斷增強廣大職工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興隆莊煤礦將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入礦井安全生產工作,積極試驗應用信息系統和智能裝備,助推礦井安全高質量發展。
該礦采煤智能化工作面建立遠程一鍵啟停、自動記憶割煤、自動截割三角煤、跟機移架、時序自動放煤“五步”運行標準流程,工作面自動化率達到了90%以上。掘進智能化工作面基于“全站儀+雙慣導+無人截割”控制系統,按照“自動掃底、自動截割、自動刷幫、自動清底”“四步”運行標準流程,實現截割全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單排截割時長控制在17分鐘,極大地提升了作業安全性和效率。應用“長壓短抽”通風除塵系統。該系統的應用,使得現場實測除塵率達到了95%,為作業人員提供了更加健康的工作環境。
該礦通過萬兆骨干傳輸網絡和生產云平臺,成功實現了數據的高速、安全傳輸與存儲,為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和智能管理手段。積極構建了一套全面的安全生產技術管控平臺,將各專業的數據進行整合,有效打破了數據孤島現象,使礦井內的各類信息得以實時共享,為管理層科學決策提供了精準的數據依據。創新性引入了AI圖像模型技術,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的智能檢索分析。通過運用視頻反“三違”的方式,有效地制止了違章行為,實現了AI智能技術對崗位作業全過程的監督管控。,有力推動了安全監管由傳統的人工監管向智能化管理的轉變,為職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
該礦成功構建了基于GIS公共服務平臺的數智化“指揮地圖”。該平臺通過集成基礎圖紙和數據共享功能,實現了多專業之間的橫向協同繪圖,有效打破了傳統采礦作業中存在的信息壁壘
【擴延閱讀】GIS公共服務平臺的核心在于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高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對采煤工作面三維地質模型和掘進工作面進尺的實時動態管控。任何生產數據的更新都能自動獲取并反映在系統中,從而避免了因圖紙版本不一致或數據不統一而造成的混亂。干部職工根據實時更新的生產數據及時調整作業方案,采取更為科學的管理措施,提高了決策的準確性和響應速度,提升了礦井的標準化水平,為礦井安全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5年,興隆莊煤礦將繼續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以堅定的信念、創新的思維、務實的舉措,在安全、黨建、科技創新等多方面協同發力,以昂揚的姿態邁向新征程,矢志書寫更為絢爛的新篇章。
【策劃制作】兗礦能源網
【協助單位】興隆莊煤礦
【協助人員】史淑英
【素材提供】李麗華
【圖文統籌】羅曉婷 王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