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勞模,一面旗幟;
一份堅守,一份力量。
建通道、搭平臺、注活力。趙樓煤礦持續常態化開展技術比武、崗位練兵、小改小革活動,為職工切磋技藝、交流技術、展示技能搭建平臺,激發了職工學技術、鉆業務、提技能的積極性。
“大家伙一定要把眼睛瞪起來,仔仔細細查處設備隱患問題,做好檢修記錄……”近日,趙樓煤礦運搬工區維修班班長薄克賢在參加2024年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單軌吊司機)斬獲特等獎“金牌”載譽歸來,回到工作崗位后,立馬開啟精益工作模式,深入現場為設備“把脈問診”。
2015年7月,薄克賢來到趙樓煤礦運搬工區從事機電維修工作,面對一個全新的領域,怎樣由退役偵察兵轉變為優秀機電檢修工,這是他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都說當焊工苦,但當過兵的人最不怕苦。”薄克賢的方法是:深鉆細研,精益求精。
上班前、下班后、午休時,總能找到他追著老師傅提問的身影,得到答復后,深究其因,對焊條使用角度、焊接電流強度、施焊方法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直到徹底搞明白才罷休。白福寶等經驗豐富的技術導師為青年職工進行指導時,他總是擠在最前面目不轉睛地專心聽講……披星戴月,加班加點,他的技術一天天熟練,手掌的繭子越來越硬,從一名學徒工成長為一名技術嫻熟的“鋼鐵醫生”。
【人物故事】2015年8月,正值酷暑難耐之際,檢修班承接了一批井下急需焊接非標件器材的任務,廠房在電焊火花的烘烤下溫度愈高。
薄克賢主動請纓,僅在半個月內,他把每一個加工件都標識得清清楚楚,丈量精確到5毫米,班班早來晚走,手腕兒累得酸疼、焊接煙氣嗆得喘不過氣、腳底也被燙出水泡,他從未喊苦喊累。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長期練就的焊接技能,他加工制作的非標件器材,既堅固又標準,一個人就完成了原本計劃3個人的焊接工作量,滿足了井下安裝生產的需要。
他的優秀師傅看在眼里,領導也非常認可,在一起調來運搬工區工作的新職工中,他脫穎而出,第一個被礦上聘用為班長。
趙樓煤礦將井下常用的內燃機設備搬運至實踐教學基地,為檢修工搭建學技練功、展示自我的平臺。
薄克賢在擔任機電維修班的班長后,時刻以嚴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勇于亮劍、不懼挑戰。在機車轉型期間,礦引進了內燃機車,又購進了一批先進單軌吊、膠輪車等運輸設備,他意識到,采用先進的機械化運輸設備是礦井發展的大趨勢。
沒有發動機維修基礎的他,望著全新又陌生的內燃機車沒有退縮。薄克賢下定決心:以勤補拙,守正創新。
針對自己操作經驗缺乏的實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以“勤”和“鉆”給自己“充電”補知識、增理論,跟著廠家學,跟著培訓課本學,將廠家技術人員到礦授課內容拍攝成視頻,組織班組人員學習。
趙樓煤礦高度重視對優秀技能人才的培養,安排他到兄弟礦井交流經驗,到設備廠家駐場學習先進維修技能。學習期間,他白天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和維修技能,晚上總結學習內容,三個月下來,寫滿了8個記錄本。他在打實了檢修內燃機車的技術基礎的同時,也下苦功夫研究單軌吊、無軌膠輪車、有軌內燃機車的運行和維護原理,總結出了一套維修保養經驗。
寶劍鋒從磨礪出,只有不斷地進步才能干出更好的成績。在安裝5305工作面時,單軌吊機車重載爬坡出現了驅動力不足的現象。他帶領幾名技術骨干,在現場分析研究,反復試車,通過調整單軌吊機車驅動布局等改進措施,提升了運輸動力,保障運輸工效。隨后,他又進一步優化機車驅動布局,在保障工作面安撤支架安全運輸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發揮設備驅動力的效能。
2018年10月,趙樓煤礦首次組織井下單軌吊機車起吊36噸支架的試驗工作,同時也是兗礦能源第一次使用單軌吊起吊最大自重的支架設備。設備“醫生”緊急“出診”,他熟練調試設備,與兄弟班組密切配合,在井下連續奮戰近20小時,順利地吊起支架,成功運送到采煤工作面。
“好手藝,不怕外人學;好技術,絕不留一手”。薄克賢主動承擔起領兵班長和技術師傅的雙重任務,發揮示范引領和“傳、幫、帶”作用,帶動班組成員積極參加礦上舉辦的“藍翎比武”“五小成果展示”“全員創新競賽”等創新活動。
他與大伙兒創新的過程中,常坐在一起展開“頭腦風暴”,好思路、好點子在“針尖對麥芒”的討論中綻放,釋放出強大的“共振效應”,轉化應用于一線生產實踐中。原廠家設計單軌吊機車駕駛室的扶梯既笨重又單一,人員在上下駕駛室時缺少安全保障,他和同事們經過幾番設計后,把原有扶梯拆除,改造為輕便且具備扶手、護欄雙重保障的扶梯,并設計改造了拉繩式單軌吊蓄能器開關,提高了司機的安全上崗系數和機車操作運行效率。
授教固有方,言行皆榜樣。薄克賢始終做到:傾囊相授、無私奉獻。
他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注重理論、制定目標、指導實踐、總結創新”四步培養法,由他親自授課,悉心傳藝,將多年摸索出來的經驗傾囊相授。
他在教學基地對徒弟進行因材施教,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工作情況制訂不同的培訓方案。據悉,他為區隊培養了9名技術能手和優秀技能人才,其中有4人走上了班組長崗位。
薄克賢從基本工種到行家里手、從愣頭小伙到內燃機維修班班長,牢牢抓住每一次“練兵”機會,以實干、苦干、巧干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干出了不凡的業績:5年來,他先后組織完成了22項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任務,均收到了良好的安全和生產效益。同時,多次在礦級及以上技能比武中斬獲第一名,獲兗礦能源先進個人、第七屆“優秀技術技能人才”,榮獲2022年度“山東能源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近年來,趙樓煤礦工會持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高度重視產業工人技能培養。
該礦依托“藍翎筑夢”育才陣地和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實施“藍翎聚才”和“雙培一提”計劃,開展勞模工作室結對互助,發揮勞模工匠、技術領軍人物、技術骨干的“傳幫帶”作用,推廣“一對一”“一帶多”師徒傳幫帶模式,實現了勞模工匠由“1人作貢獻”到“1+N作貢獻”的提升。
匠心筑夢正當時,技能強企展風采。該礦先后培養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秦越、菏澤市十大技術標兵賈永杰、菏澤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宏磊、菏澤市職業技能大賽優秀選手焦揚、技術能手阮久兵等一大批優秀人才,為深化建設“四型”礦井、“七個陽光”新趙樓提供了強力技能支撐和人才保證。
【策劃制作】兗礦能源網
【協助單位】趙樓煤礦
【素材提供】李舒婉
【圖文統籌】王艷芹 羅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