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視角】伴隨著新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心臟”與“心靈”的承受力、包容力、抗壓力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心理咨詢作為一種有效的精神按摩方式廣受歡迎。
2020年3月,轉龍灣煤礦在第三方心理機構的協助下,專門建立互聯網心理咨詢服務平臺,5年來,該礦持續為職工提供心理服務,受到該礦干部職工和當地政府管理部門的關注和青睞。
心理咨詢作為關愛自身個體的一種方式,是企業表達對職工關愛和幫助的一條重要路徑。如何應用好這項服務,提升職工的幸福指數,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從而在企業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地發揮主人翁作用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組互動答疑中“窺豹一斑?!?/span>
案例一:小張是一位工作在轉龍灣煤礦掘進工區的職工。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習慣一個人靜靜地發一會兒呆,回想一下六年的駐外工作和生活:工資不低、領導和善、同事和諧,礦井食堂、宿舍的條件也不錯,但有時候就是覺得有一點莫名的失落,心底泛上一種難以言說的滋味:記得上次回去,五歲的兒子眼神中有一絲躲閃和陌生,妻子在廚房、客廳之間來回穿梭忙碌,自己卻手足無措不知該做些什么,長時間在駐外工作,回到家里看看,里里外外各方面條件改善了很多,可自己總覺得欠缺些什么。
——欠缺些什么呢?這個問題困擾著小張和與他近似情況的駐外職工。
第三方心理機構答疑:轉龍灣煤礦黨政領導設身處地了解駐外職工內心的困惑和苦惱,針對駐外職工的工作生活環境和精神狀態,該礦常邀第三方心理機構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對職工集中進行心理關愛講座。
“如何經營分散在兩地的夫妻關系呢?有空的時候就多打打電話關心妻子的喜怒哀樂,幫著她過問操心家里的事情,有人理解和分擔,生活的壓力就會小很多;不妨每周跟孩子視頻連線兩三次,給孩子一種爸爸(媽媽)很依賴他(她)的感覺,讓孩子覺得跟在駐外工作的父母交流談心是生活的必需;除了對家人多聆聽、多參與、多互動,還應主動跟家中的妻兒老小分享自己單位的衣食住行情況和有趣的人和事,心靈的距離拉近了,地理距離就不再是事兒……”
心理咨詢師用娓娓道來的語言講述怎樣用心用情經營駐外職工家庭婚姻、親子關系,一堂課下來,讓小張和他的情況相似者豁然開朗,心里的失落感頓時少了很多。
案例二:老李是一位工作20多年的安全監察員,這幾年到轉龍灣煤礦井下工作以后,工作性質沒變,時代變了,環境變了,“管”的小青年群體變了,雖然已到這座年產1000萬噸的礦井工作了好幾年,老李還是有很多不適應:顛覆了以前的安全傳統管理模式,溝通交流工具先進升級了,跟年輕自己一、二十歲的小青年們對話越來越費勁,除了工作經驗,別的好像很難讓他們心服口服。這一切讓老李時不常地感到有些不順心。是自己該變卻沒變,還是這個時代發展得太快?
年近五旬的老李陷入了迷茫……。
第三方心理機構答疑:駐外職工,一線職工,你們的苦我們都懂。煤礦安全生產中有幾種違章心理,煩、累、燥、急、忙、盲、茫等,這些狀態,需要通過心理疏導進行化解。
這些年,盡管井下條件改善了很多,但是相較于地面工種,“一線+駐外”型職工仍然面臨勞動強度大、工作條件相對艱苦,加上上下班通常兩頭不見太陽,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焦躁、偏激心理。工作總是不順心,同事關系緊張,各種矛盾就會出現,相處不好,時間一長會影響職工身心雙方面的健康。在轉龍灣煤礦特邀第三方心理機構舉辦的山能集團駐外員工”快樂工作 幸福生活“講座上,老李的困惑得到了有針對性的解答。
事實證明,無論是井下一線職工的違章心理還是安全監察員等管理者的本領恐慌等心理,都稱得上是無形的安全隱患,需要及時發現及時排除。
【策劃制作】兗礦能源網
【協助單位】轉龍灣煤礦
【素材提供】蔣發坤 徐光東
【圖文統籌】王艷芹 羅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