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五的月兒十六圓。今天,我們與大家分享來自濟三煤礦萌新王曉鳳的傾情講述。
從書香校園到礦區熱土,當青春夢想的種子播灑在金色礦山,未來一定花團錦簇、五彩斑斕。兗礦能源網通過開設【青春驛站】欄目,與兗礦能源團委共同搭建“聯誼之橋”,讓青春的邂逅更加美好!
我是王曉鳳,一名從東北師范大學畢業的教育學碩士,是濟三煤礦黨群工作科的新鮮血液。作為一名滿懷激情的“萌新”,我正準備在這個充滿挑戰的舞臺上大展拳腳。
從東北的書香校園到濟寧的礦區熱土,我不僅跨越了地理的界限,更開啟了我職業生涯的新篇章。7月29日,心懷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對未來夢想的無限憧憬,我邁入了濟三煤礦的大門,踏上了這片孕育著無限可能的土地。在公司精心組織的兩周入職培訓中,我深入了解了煤礦的安全生產知識,感受到了濟三煤礦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輝煌的發展歷程。培訓結束后,我有幸被分配到了黨群工作科,這標志著我的煤礦“職”旅正式起航。
篇章一:與“綠色”濟三初識
當接我們入職的車輛輕緩駛入濟三煤礦,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在我面前徐徐展開。陽光下,“中華之星”雕塑猶如一顆璀璨的寶石,熠熠生輝,鑲嵌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隨即,一片片翠綠的草地和樹木映入眼簾,它們在微風的輕拂下搖曳生姿,仿佛在向我們新來的員工揮手致意。作為一名新晉員工,我對濟三煤礦的第一印象是震撼的,這里的每一處細節都流露出和諧與生機,讓我對即將開始的職業生涯充滿了期待和憧憬。這里的風景和環境徹底顛覆了我對煤礦的傳統認知,我原本以為煤礦是灰蒙蒙的工業區,而這里卻展現出了別樣的景致。
“煤礦”這個名詞在我心中曾代表著工業與自然的對立,但當我真正踏入這片土地,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整個礦區,綠樹成蔭,花草盛開,四季常青,宛如一幅精心繪制的自然畫卷。這里的生態建設,不僅僅是表面的綠化,更是對環境的深刻理解和尊重。礦區采用了先進的環保技術和管理方法,確保了生產活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在這里,我見證了“產煤不見煤、存煤不露煤”的環保實踐,體驗了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帶來的安全與效率,濟三煤礦的生態建設,是對“綠色礦山”理念的最好詮釋,也是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
作為一名新員工,我被濟三煤礦的生態化環境深深震撼。這里的每一棵樹、每一片草地、每一處生態園區,都是礦區對環境責任的體現,我為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而感到自豪,也為能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而感到榮幸。濟三煤礦不僅是我職業生涯的起點,更是我心中綠色發展的典范,對于濟三的認同感隨著認識的加深也變得愈發深刻。
篇章二:與“暖心”濟三相知
“畢業即入職,入職即安心”,這是我踏入濟三煤礦以來最深切的體會。這里不僅是我職業生涯的起點,更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港灣。特別是礦上推行的“1247”人才培養目標規劃,為我的未來描繪了一幅清晰的藍圖,讓我對職業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細愛護新芽,暖意滿園發?!弊约尤霛旱V之日起,我就被這里細致入微的關懷所環繞。在入職之初的座談會上,礦領導們關切地詢問我們每位新員工的生活與工作適應情況,確保我們能迅速融入這個大家庭。前不久的中秋佳節的聯歡會,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濟三煤礦對員工的深情關懷。在這里,新人的才華和潛力得到充分的信任和鼓勵,我有幸登上舞臺,展示自我;聯歡會上,我們欣賞了精彩紛呈的節目,參與了趣味盎然的游戲,還收到了專為新人準備的大禮包。礦領導的祝福與問候,如同家書般溫暖了每個人的心房。
“炬火耀夜路,文化鑄心魂?!眻F委組織的思政課程,不僅加深了我們對企業文化的理解,更激發了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參觀濟寧博物館的教育活動,我們深入了解了濟寧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底蘊,增強了對這片土地的文化認同和情感歸屬。而濟三煤礦擁有的融心公園、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群團服務中心,以及設備齊全的體育館等,更為我們的業余生活提供了豐富的選擇。在這里,我體驗到了真正的人性化辦公環境,它不僅關注我們的工作效率,更關心我們的身心健康。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更讓我感到幸運的是,濟三煤礦的“1247”人才培養目標規劃。這是一項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養戰略,詳細規劃了我們的成長路徑?!耙荒耆谌肫凇保何覀冊诘谝荒陜韧ㄟ^師徒制度、實習手冊和“一書兩協議”(師徒合同書、見習指導協議、安全包保協議)等方式,熟悉工作環境和流程,明確自身的職業發展方向;“兩年技能熟練期”:通過實踐鍛煉,逐步適應管理角色,熟練掌握工作技能,能夠獨立處理技術難題,培養我們成為技能熟練的多面手;“四年業務精通期”:深入業務領域,通過參與項目和研究,達到業務精通,能夠在專業領域內獨當一面,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干;“七年拔尖”:形成自己的技術理論或管理理念,成為礦井甚至公司所倚重的技術或管理人才。
這一規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成長的“時間表”,更通過勞模創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等平臺,激發了我們的創新潛力,精準標定自己的成長坐標。礦井還構建了年輕人才培養“人才池”,通過專業技術培訓和外出交流學習,全面提升我們的能力。規劃的全方位讓我感受到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責任使命感,也讓我堅信濟三擁有著“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闊發展空間。
在濟三煤礦的廣闊天地里,我將如幼苗得雨,茁壯成長?!?247”人才培養目標規劃不僅是我職業發展的指南針,更是我信心與決心的動力源。從入職培訓到生活關懷,從文化教育到創新實踐,每一步都體現了礦上對我們新入職大學生的全面考慮和長遠規劃。我深感幸運,能夠在這個充滿關懷和機遇的環境中,開啟我的職業生涯。在這里,我將不斷學習、成長、進步,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無限豪情,在濟三煤礦這片沃土上,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篇章三:與“發展”濟三相伴
在我職業生涯的畫卷上,濟三煤礦不僅會是我成長的沃土,更是我實現夢想的舞臺。在這里,我希望不斷得到鍛煉和展示的機會,也收獲成長和進步的喜悅。我衷心感謝濟三煤礦給予的一切,是這里的溫暖和支持,讓我有了不斷前行的動力和勇氣。
展望未來,我希望能夠在這個充滿機遇的平臺上,繼續深耕細作,不斷攀登職業的高峰。我渴望站在更高的起點,以更廣闊的視野,為濟三煤礦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深知,個人的成長與企業的發展密不可分,我愿將自己的夢想與濟三的未來緊密相連,共同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在濟三煤礦“1247”人才培養目標規劃的指引下,我將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提升自身素質,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需求。我期待在實踐中不斷磨礪自己,以創新的思維和扎實的工作,為礦井的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濟三煤礦的“至美濟三”文化體系和“安全為天、預防為主、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讓我深感自豪。我渴望成為這一文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將個人的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為營造一個和諧、進取、創新的工作氛圍貢獻自己的力量。
濟三煤礦給了我成長的土壤,我愿以滿腔熱情和不懈努力,回饋這片熱土。我堅信,隨著濟三煤礦不斷高質量發展,我的職業夢想也必將隨之綻放。我期待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實現自己的價值,與濟三煤礦共同成長,共創輝煌。
【協助單位】兗礦能源團委 濟三煤礦
【協助人員】張華偉
【素材提供】江記文 王曉鳳
【圖文統籌】羅曉婷 王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