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一種崗位,平常得如同黑炭、電鋸和鋼尺,他卻固守幾十年工作得有滋有味;有一個夢想,平凡得好像總回到現實的起點上,他卻始終懷揣著一顆初心去不懈追尋;有一種人生,平實得讓人一眼便能看得見底色,他卻傾其心力甘受著這份“幸福”和“從容”……這是山東能源集團首批首席技師帶給我們的樸實印象和心靈震撼。
山東能源集團第一屆三次“雙代會”指出:“要大力弘揚‘主人翁精神’,提檔加力助推山東能源集團高質量發展”“心無旁騖做精主導產業,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上加力提效”。兗礦能源三屆四次“雙代會”強調,“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精心培育活力迸發的干部職工隊伍”“激勵引導職工創新創效、建功立業”。兗礦能源網開設【風采錄】欄目,對首批首席技師和各條戰線、各個崗位涌現出的優秀人物事跡進行陸續展示,敬請關注。本期推出《東灘煤礦潘興波:以匠心 致初心》。
![](https://img11.iqilu.com/159/catchImage/2022/07/20/catch_62d7c8d736796.gif)
兗礦能源秉持“服務發展、成就職工”的理念,精耕細作知識型、創新型、技能型人才隊伍,引領職工立足公司高質量發展主戰場建功立業。
兗礦能源在搭臺賦能上下功夫,探索實施育、選、評、用、樹、惠“六維同頻”高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廣泛開展比武練兵活動,積極主動承辦國家級、省級技能大賽,為職工搭好成長成才舞臺。
為讓更多“千里馬”脫穎而出,兗礦能源暢通職工技能職業晉升通道,精心抓好各級技能大師評選,充分發揮好勞模、工匠、技能人才“傳幫帶”作用,名師帶徒,結對幫教,雙向考核,讓“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成為新常態。
![](https://img11.iqilu.com/5/catchImage/2023/05/15/catch_6461d906ee1a7.gif)
![5c75a5fbde8a2.png 5c75a5fbde8a2.png](https://img11.iqilu.com/309/catchImage/2023/08/21/catch_64e2da6358598.png)
從業32年,東灘煤礦通防工區職工潘興波從一名普通技校生到兗礦能源首席技能大師,享受副處級工資待遇;從一名懵懵懂懂的小青年到礦井一通三防的能工巧匠,他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獲悉潘興波榮獲山東省首屆首席技師稱號,筆者帶著好奇,來到該礦通防工區一探究竟。
當好努力學習的先行者
1991年9月,潘興波技校畢業來到了東灘煤礦,成為一名井下瓦斯檢查工。作為在家里苦慣了的農村孩子,能跳出“農門”,吃上“公家飯”,潘興波感到非常滿足。進礦第一天起,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多干活多掙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工區領導經常給他說,“小潘,干煤礦沒把子力氣是不行的,很多工作需要肩馱背扛,但也別灰心,學技術動腦子的技術活越來越吃香,你技校畢業,成長空間大著哩?!迸伺d波很快找到了一種認識上的回歸:“別人能吃的苦,我為什么不能吃?只要踏實、認真、勤奮,一樣能打出一片天地?!?/span>
找準方向就不怕路遠,認準目標就不怕努力。不管在班組還是在宿舍,“課本”成了潘興波的好朋友,先后完成30多萬字的技術筆記,本子摞起來和他身高差不多。
在實踐中學習是潘興波積累知識的另一訣竅。井下現場一有問題,他寧肯晚上井也要向技術人員學習處理方法,邊看邊問,遇到師傅也說不清的問題,下班后就找書籍、查資料,自己琢磨。
苦心人天不負,揮灑的汗水很快就變現為點金指。潘興波先后獲得瓦斯檢查工高級工、技師資格,并持有3個工種的操作資格證書,成為名副其實的工作多面手。
為檢驗學習成果,以賽促練、以賽促學,潘興波參加了各種崗位技能大賽,先后獲得山東省第四屆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瓦斯檢查工第2名、全國煤炭行業職業大賽瓦斯檢查工第8名。先后榮獲山東省“首席技師”“齊魯首席技師”“齊魯工匠”,中國煤炭行業協會“優秀參賽選手”“煤炭行業技術能手”等榮譽。
當好愛崗敬業的踐行者
不斷創新,敢啃硬骨頭,是潘興波堅守“用專注鑄就專業、用執著成就匠心”目標的動力所在。
2004年上半年,井下14采上部采區集中生產,共有3個綜掘工作面一個準備采煤面和一個正常生產采煤工作面,需風量大,只是有個別工作面風量達不到礦井配風計劃要求,導致瓦斯涌出異常,嚴重威脅礦井的安全生產。潘興波帶領測風員守在現場,加班加點,創新采用對旋局部通風機和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分風裝置,成功提高了礦井有效風量率,使每個采掘工作面都達到了配風計劃的要求,有效抑制了瓦斯涌出的風險。
2013年,東灘煤礦采取綜掘工作面在綜放面后沿空掘進的開采方式,這種后退式的工作方法目的是縮短掘進時間,提高工作面形成速度,但不足之處是極易出現煤炭自燃發火隱患。在沒有經驗可循的情況下,潘興波和同事們持續在井下15天,每班連續監測6小時,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提出了預防自燃發火的措施。在近一年的檢測過程中,他和同事持續進行風量檢測,精確計算,做好均壓工作,抑制有害氣體涌出,認真排查自燃發火隱患,達到預期的通風效果。對三采區通風能力不足的問題,多次向礦領導提出建議,最終,礦領導決定采取他提出的兩進兩回通風路線,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完善論證,通過這次通風系統改造,大大降低了三采區通風阻力,增加了三采區綜放面有效風量,減少了有害氣體涌出。
學習給了潘興波厚實的創新“底氣”。近年來,他參與了眾多科技攻關項目,“綜掘工作面高效通風除塵系統研制與應用”獲省企業技術創新促進會優秀技術創新成果;“深井近距離開采易燃厚煤層二次氧化自燃發火預控技術及實踐”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特別是參與了與山東省科學院合作開展的“煤礦采空區光纖傳感防火預報監測技術研究”,填補了煤礦采空區自燃隱患點無法準確判斷的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當好匠藝傳承的示范者
2011年,潘興波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為兗礦首批4家技能大師工作室之一。作為一名普通煤礦工人,潘興波暗下決心,一定繼續努力,為企業多做貢獻。
從哪里入手呢,回想這么多年經歷各類事故、處理的各種問題,潘興波想到,礦井采煤工作面回風隅角瓦斯的防治問題就是技術攻關的切入點、解決制約安全生產的突破口。
在礦領導的支持下,潘興波借鑒兄弟礦井經驗,結合東灘礦實際,先后采取掛擋風簾、安裝抽出式風機等辦法,取得了較好效果。為適應新形勢,他積極探索新辦法,試用壓風擴展器抑制隅角瓦斯獲得成功。同時針對礦井通風參數檢測儀不能同時檢測絕對氣壓和相對氣壓的問題,組織進行儀器改造,經過多次更改和現場試驗,終于改進成功,節約儀器采購資金6萬多元。
2019年以來,潘興波技能大師工作室先后獲得實用新型專利2項、中國煤炭工業專利獎1項、山東省科技創新獎2項、省管企業科技進步獎3項、成果轉化創造經濟效益350萬元。先后被評為“濟寧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和“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
獨木不成林,百花方為春。工作室成立以來共培養高級技師2名,技師9名,高級工36人,中級工42人,有15人次在礦及公司級技能競賽中獲得前三名。先后推出“張東峰高冒區檢測法”“喬榮鎮鉆孔氣體快速檢測法”“張云連壓差計控制法”等一大批創新成果,培養出山東省青年崗位能手、兗礦集團首席技師、兗礦集團優秀技能人才10余人次。張東峰在山東省青年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第四名,被授予“山東省青年崗位能手”榮譽稱號。
“獲得山東省首屆首席技能大師您有什么打算?”面對筆者的提問,潘興波靦腆地說,“我將發揮勞模工匠精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不斷創新工藝和技術革新,為礦井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span>
? 潘興波技能大師工作室向職工普及瓦斯防治知識
? 對新式設備進行研究
? 和工友一起切磋
? 為工作室成員授課
? 細小的操作也一絲不茍
![微信圖片_20220713144522.png 微信圖片_20220713144522.png](https://img11.iqilu.com/309/catchImage/2022/07/13/catch_62ce6a5c77f61.png)
【策劃】兗礦能源新聞中心
【協助】東灘煤礦
【審核】陳偉
【協助人員】李欣
【素材提供】王建 邱長鵬 陳勇
【圖文統籌】羅曉婷 王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