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手小白,到獨當一面,從排查故障,到優化系統,一臺臺交換機是他的作戰堡壘,一根根線纜串聯起他成長的歷程。在復雜的線路中探尋,在隱蔽的故障里排查。90后的他憑借著對技術的執著鉆研,榮獲兗礦能源第十屆全員崗位技能大比武通訊維修工第一名,他就是綜合服務中心(信息)曾偉。
毛頭小子的成長轉變
“曾經以為轉專業只是換個方向干活,可真正身處其中才明白,想要將過往積累的學習方法遷移過來,實際上困難重重……”2014年,24歲的曾偉來到東灘煤礦從事環網電纜敷設工作,體會到工作轉變的落差時倍感失落。
“不要怕吃苦,你有工作經驗,沉下來多鉆研,學就學透徹!”看曾偉是顆好苗子,與他結對的師傅一次次對他談心引導。
“技精于專,業成于勤”自此,這不僅出現在曾偉的記錄本上,也真正鐫刻在他內心身處。
“卯足了勁”的他開啟了實操之旅。不論是800米深巷還是礦區地面,身背工具包的曾偉走遍了每個角落。每當遇到難題,除了請教結對師傅,他還在下班后,“啃”起了書本。寒來暑往,他穿梭于錯綜復雜的電纜之間,那一本本被翻得起了毛邊的專業書籍,也成為他成長路上最忠實的伙伴與無聲的見證者。無數個日夜的付出,讓他逐漸褪去身上青澀,一步步成長為技術尖兵。那些曾經令他望而卻步的操作難關,如今也行云流水,一氣呵成起來。
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曾偉在工作中也越發主動起來。2020年提升為班組長,2019年《基于差分技術的煤場地銷煤精準裝載系統的研種榮究與應用》獲得礦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22年《礦井萬兆工業以太網升級改造》獲得礦技術革譽新獎革新。
十年磨一劍
2024年,曾偉榮獲兗礦能源第十屆全員崗位技能大比武通訊維修工第一名。這一年,恰是他從業的第十個年頭。
回想起首次參賽,當時31歲的曾偉信心滿滿。在東灘煤礦“山東能源杯”首屆全員崗位技能大比武中,他一舉斬獲“通訊維修工”第二名。面對這個不上不下的成績,曾偉滿心不甘。作為通訊維修的優秀尖兵,他覺得自己的成績不應如此。但初次參賽,經驗不足,其他選手的發揮、緊張的心情,還有嘈雜的環境,都讓他的成績打了折。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曾偉沒有為自己找借口。而是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再次開啟了一場自我蛻變的征程。
工作之余,他爭分奪秒練習,還和同事們組建微信備戰群,分享經驗,互相督促。每天,大家都要在群里曬出至少5次滿分練習的截圖。面對不同材質、型號的光纜,他們反復練習,不斷提升操作速度。
日常工作也為他磨練技能提供了機會。2023年,為達成迎頭三百米攝像頭全覆蓋這一艱巨目標,他帶領著由6名班組成員和2名技術員組成的團隊,在一星期內便安裝了20至30個攝像頭。為保證生產的同時完成任務,他們在煤機的轟鳴聲中,扛著光纜環網敷設。井下環境悶熱潮濕,對玻璃纖熔接工作極為不利。為克服這一難題,曾偉毫不猶豫地鉆進罩子里,或是蹲在狹小局促的空間里開展熔接作業。憑借著這般堅韌不拔的毅力與精湛嫻熟的操作,他們順利完成了井下300個攝像頭的安裝與維修任務的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一個個成長為專業技術骨干。
如今,再次面對光纜敷設中出現的各種棘手問題,曾偉就像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只需簡單查看,便能迅速診斷出癥結所在。
敢想敢干的90后班組長
“創新不僅體現在高大上的智能化,也是需要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p>
在井下進行光纜熔接作業時,面臨的環境極為特殊。潮濕的采煤面,導致多面鏡難以對準,時常出現光纖熔接不上的難題。為此,他們改采用冷接子,通過物理零件連接的方式,摒棄了傳統的焊接方法。這并不是技術的后退,而是根據不同作業環境采取的不同作業方式。以往,為確保攝像頭的安裝順利,需要停機操作,等待溫度下降。但隨著生產要求的不斷提高,面對眾多的安裝任務,采用冷接子操作,既保證了生產的連續性,又圓滿完成了任務要求。安裝的攝像頭實現了開機即刻有畫面的效果,為安全生產提供了可靠性。
“干中學、學中干、學用相長?!背蔀檫@個90后為骨干班組在工作中的真實寫照。
一路成長,曾偉深知技術傳承的重要性,他用敬業的精神和過硬的技術為青年員工樹立了榜樣。在工作中對青年職工“培訓到現場”,將自己多年來總結的工作經驗分享給員工,手把手向他們傳授技能、解疑釋惑,激勵他們熱愛崗位、鉆研業務,在班組里掀起了一股苦練技能強本領的學習熱潮。
談及未來的規劃,曾偉笑著說:“做好眼下的事?!彼X得自己是在命運的推動下,機緣巧合地踏入通訊維修領域,之后一步步穩扎穩打走到現在。在他看來,未來太過遙遠,難以預測,所以他一門心思聚焦當下,把眼前的每一件事都盡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