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楊村煤礦以開展“五小”創新活動為抓手,以小創新、小發明為支點,發揮職工聰明才智,解鎖更多促安全增效益的“金點子”,撬動生產難題,激發創新活力,為礦井高質量發展賦能發力。
一拉即顯:數據盡在掌握
井下瓦斯傳感器需要經常觀測,由于傳感器吊掛位置較高,屏幕小,垂直懸掛時顯示屏正面存在盲區,不便于人員觀察和讀取傳感器數據,大大影響工作效率和監測監控安全。
針對這一問題,該礦設計了瓦斯傳感器吊掛裝置,使用時,將瓦斯傳感器固定懸掛于巷道頂板支護網上,通過吊掛鏈將傳感器下部進氣口端拉高,斜掛于后方頂板處,使傳感器顯示屏面與巷道頂板形成小于90度夾角,確保傳感器下部進氣口與巷道頂板不大于300mm,消除因傳感器吊掛不標準導致的安全隱患。同時,傳感器顯示屏面與巷道頂板由垂直變為夾角,更有利于數據讀取,為安全生產提供可靠依據。
一轉即合:閘門操控自如
“礦井防水閘門能第一時間隔絕水源,防止礦井水害發生,需定期進行關閉試驗,但閘門體積較大,關閉起來費時費力,還有潛在的安全隱患。”機運工區電修班班長董慶章說。
為降低職工的勞動強度,提高閘門關閉速度,該礦設計加工了防水閘門關閉助力裝置,由手搖絞車、鋼絲繩兩部分組成。操作時,只需將助力裝置的鋼絲繩連接至防水閘的門把手上,通過轉動手搖絞車牽拉閘門,完成防水閘門關閉工作。人工由原來的10-11人減少至2-3人,降低了職工的勞動強度,縮短了防水閘門關閉時間,減少了人力和物力損耗,提高了現場安全系數,每次試驗可節約費用近3000元。
一吸即定:精準定位無憂
“法蘭與風水管路焊接時,不僅耗時費力,最讓人頭疼的就是要多次進行點焊找正,還影響裝配的準確度。”
為解決這一“頭疼”問題,該礦設計了一種管道焊接法蘭盤快速定位裝置。由兩片馬鞍式固定板構成,其中一片厚度達10mm,表面嵌有三點呈120°,均配有強力磁鐵,專為法蘭定位所用。另一片則采用3mm厚鋼板,兩者間通過精密布置的五個連接孔和相應連桿相連,形成一個剛性框架,確保裝置的穩定性與準確性。加之“U”型槽的獨特設計,適配不同直徑的管材,實現了通用性與定制化的完美結合。
裝置的特別之處還在于,強磁鐵與法蘭的無縫貼合,加之連桿的微調作用,極大提高了法蘭與管路之間的垂直度,提高了焊接質量和標準,減少了返工現象,杜絕了材料浪費。
該裝置大幅度縮減了焊接前期準備時間,提高工效90%。據了解,該礦每年焊接風水管路約1500根,管道焊接法蘭盤快速定位裝置的應用,可節約費用1萬余元。
創新是礦井發展的第一動力。該礦積極開展“小改小革”活動,從細微處入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進設備、工藝、技術優化升級,讓“金點子”發揮“大作用”。同時,加大考核獎勵機制,不斷激發職工創效潛能,提升創新創效活力。2024年,該礦申報創新技術成果10余項,3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人被評為兗礦能源科技創新杰出人才,1人評為科技創新管理人才,2項科學技術在2024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評選中斬獲三等獎。薄煤層智能化建設成果先后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評為2023年全國煤礦采煤工作面智能大賽薄煤層賽道特等級、2024年煤炭行業標桿煤礦和標桿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