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楊村煤礦開采工藝先后經歷了多種變革,各類生產設備不斷更新升級。開采工藝進步、生產能力提升的背后,是一代代吃苦戰斗、攻關奉獻的礦工們的默默付出。他們既是礦井歷史演變的見證者,也是礦井發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他們的生活,可謂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酸——
皮帶機司機李委委:崗位轉換,心里有說不出的感情
三年前,李委委和撿矸女工們走進煤場,開始一天的艱苦勞作。彎腰、挑選、撿起,這樣的動作揀矸女工們每天要重復上萬次。采煤機不停,他們的雙手就不能停,她們的挑揀是原煤出廠前的最后一道關口。
隨著TDS智能選矸系統的投入使用,實現了煤矸分離由手工化向智能化、自動化、高端化轉變,完成煤與矸石的精確分離。李委委的工作地點也從勞動強度高、噪聲大的揀選車間變成了皮帶集控中心,成為一名皮帶機司機,每天的工作任務是通過遠程集控系統控制皮帶的啟停。
當得知即將告別“手選”時代后,李委委酸楚地說:“我們曾經的崗位即將被取消,那里有太多的回憶和感情,我和我的姐妹們依舊會在別的崗位上發光發熱?!?/span>
甜——
綜采工區職工王付文:采煤不見煤,過去想也不敢想
輕觸操作屏,皮帶、泵站、轉載機、刮板運輸機等設備依次啟動,采煤機按程序開始割煤,液壓支架自動降架、拉架、推溜,滾滾烏金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地面……這是王付文在該礦地面智能化集控中心操作臺前工作的場景。
“以前,采煤工人必須跪在高度只有1米左右的空間里,用大锨攉煤,工人勞動強度大,現在只需輕點鼠標、轉動手柄就可以遠程操控進300米的井下設備,這在過去是連想也不敢想的?!崩罡段慕榻B道,“現在干活不累、安全有保障,還能學習掌握最先進的開采技術。”
隨著軟硬件的不斷升級,該礦成功探索出“工作面內無人作業”智能開采新模式,薄煤層智能化無人工作面成套裝備應用榮獲2024年煤炭行業標桿案例,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點逐步顯現,職工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苦——
檢修班班長孟凡祥:苦練內功度過人生“蘑菇期”
2006年以前楊村煤礦采煤機液壓系統一直采用液壓牽引,2009年改為了電牽引,改變了傳統液壓牽引采煤機的布置結構和工作方式,一時間,工人們對新系統的操作維修難以適應。
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孟凡祥深知掌握電牽引系統的構造、工作原理和維護保養技能至關重要,他主動挑起擔子,不斷研究圖紙、實踐操作,重點研究關鍵部件,突破種種技術壁壘,常常與深夜為伴、與星空對話,歷時整整兩年,他終于熟練掌握了電機過熱、控制器故障、傳感器失效等問題的解決方法,成為楊村煤礦掌握檢修電牽引系統的“第一人”。
自參加工作十八年以來,孟凡祥見證了現場流程由人工操作到現在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各類設備更新換代,他的檢修技術也保持與時俱進,有著高超檢修技能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孟凡祥成為班組里的“專家”。
用孟凡祥的話來說,研究新設備就像還未破土的蘑菇,身處陰暗的角落,但只要耐得住寂寞,苦練內功,蘑菇終會長出地面。
辣——
安監員羅彬:監察有硬度,關鍵時刻亮身份
前不久,羅彬在井下巡視時,發現職工老孟使用錨索漲緊器時無防護鏈、未采取防墜落措施,便開出罰款單。老孟不愿交罰款,到處托人求情。
“不就是沒加防護鏈嘛,這個班我算是白上了?!崩厦峡粗种械牧P款單說。
“不采取防墜落措施會給自身的安全帶來很大隱患,這么重的東西掉下來后果不堪設想。不要有僥幸心理,如果真出了事,后悔都來不及。”羅彬耐心地開導老孟。
老孟自知理虧,知道礦上查“三違”是為職工好,便欣然接受了罰款。
羅彬表示:近年來他們不斷配備了防爆手機、執法記錄儀等設備,虹膜考勤設備也有酒精檢測、體溫監測、安全帽佩戴提醒等功能,他們的工作越來越便利。但是設備在變,人情世故在變,不變的是嚴格標準,安全面前絕不留情。
咸——
掘砌工楊威:汗水是最熟悉的味道
雖然礦井智能化、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由于井下生產條件特殊,許多工作還是需要人力來完成。
楊威是掘進工區的一名掘砌工,打鉆眼、支護是家常便飯,有時巖石硬,一個鉆眼要幾個人共同發力。
“每個班都要在井下打鉆眼一百二十多個,工作竅門,我們早已熟記于心?!睏钔f。
礦工在井下分工、勞作、進食,日復一日,四季輪回。楊威說:“雖然通風環境好,但褲子仍然經常被汗水浸透滴水?!?/span>
對他們來說,汗水的味道,是最熟悉的味道,是辛勞的味道,也是希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