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南屯煤礦礦史館于2023年正式開館,一個個帶有時代印記的老物件展示了礦區五十一年的輝煌,鼓舞著南屯人要始終銘記歷史,向新而行。
礦史館從礦區檔案室、職工群眾手中共征集八百余件與礦井發展歷程有關的老物件。展館面積近三百平方米,將礦井從1973年至今的五十一年歷程分為煤炭人的夢想、艱苦創業階段、高速發展階段、轉型探索階段、蓄勢突破階段五個展廳。
每一個物件背后彌足珍貴的故事,有在礦井投產當天發給職工的紀念臉盆;有在投產當天,頭版頭條發表新聞的《大眾日報》,用泛黃的報紙告訴大家當時南屯煤礦投產的份量;有老班長手寫的1974年的工作收入,記錄了班組管理情況和對困難職工的關愛幫扶事跡……
這些物件不僅代表了礦井發展的歷史印記,更展現了作為礦井家庭的一份子為礦井發展奉獻的青春。
五十年的發展歷程、四個階段的砥礪前行。該礦礦史館建立的意義正如序言中所言,“唯有不忘來時之路,方能在未來之路上行穩致遠?!毙碌恼鞒躺?,南屯煤礦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初心踐行使命,用拼搏推動發展,以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拼搏姿態,在乘風破浪中開啟新征程。
2024年12月26日是南屯煤礦投產51周年紀念日,特邀鮑店煤礦、楊村煤礦、煤化工程公司特約記者前往南屯煤礦參觀礦史館,深入了解礦井發展歷史,進一步激勵青年職工立足崗位、扎實工作,為礦山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南屯煤礦 朱宇婷)
鐫刻在時光里的
煤海記憶與擔當
在南屯煤礦建礦51周年之際,懷著對煤炭工業歷史的敬仰與探索之心,我以特約記者的身份走進了南屯煤礦礦史館。這一趟參觀之旅,猶如翻開了一部厚重的史書,每一頁都寫滿了奮斗、奉獻與榮耀,讓人感慨萬千,心潮澎湃。
剛踏入館內,那股濃厚的歷史氣息便將我緊緊包圍。燈光映照在一幅幅褪色的老照片上,仿佛將時光拉回到了過去。照片里,老一輩礦工們質樸憨厚的笑容、堅毅果敢的眼神,以及他們在簡陋環境中勞作的身影,無一不讓我動容。
從建礦初期的艱苦創業,簡陋的工具、惡劣的作業環境,老一輩礦工們憑借著鋼鐵般的意志和對生活的質樸追求,在這片土地上開啟了煤炭開采的征程。那是幾代南屯煤礦人扎根礦山、默默耕耘,用青春和熱血為國家的能源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一代一代的傳承見證了煤礦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滄桑巨變。
看著滿墻的榮譽,讓我不禁感慨,隨著時代的發展,礦山不斷引進先進的采煤技術和設備,實現了從傳統采煤向智能化、數字化采煤的跨越,不僅大幅提高了煤炭生產效率,還在安全生產和資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些科技成果的展示,讓我深刻感受到煤炭工業在科技引領下不斷前行的堅實步伐。
對比南屯煤礦的發展歷程,我深刻認識到,雖然每個礦井都有著各自獨特的發展路徑,但背后的精神內核是相通的。那是一種在困境中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是面對新技術、新挑戰時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更是全體煤礦人對煤炭事業的熱愛與堅守。
——這種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將激勵著我們在煤炭領域不斷深耕、持續奮進。(鮑店煤礦 牟羽歌)
銘記崢嶸歲月
砥礪奮進向未來
2023年12月26日,在南屯煤礦投產50周年之際,該礦礦史館正式揭幕開館,百余件老物件展示了礦區五十年的輝煌,五十年風雨兼程,五十年砥礪前行,這次能夠有幸參觀,感觸頗深。
“這是礦井投產當天發給職工的紀念臉盆,那這個臉盆今年也51歲咯!”斑駁的銹蝕恰如歲月印記,見證了礦井的發展,“這是《大眾日報》在投產當天,頭版頭條報道了咱們的新聞?!狈狐S的報紙報道了當時南屯煤礦投產的份量?! ?/span>
1973年到2024年,時光的年輪轉過51個春秋,半個世紀來享有“中華第一隊”“魯煤第一峰”美譽的南屯煤礦,歷經從揮锨舞鎬低產低效,到高產高效持續增產,再到科技引領穩產“智”產的發展歷程,展現了“全國文明煤礦”“煤炭工業一級企業”等榮譽的時代風采。
看到一幅幅主題圖片和老物件,切身感受到作為兗礦能源“長子”的南屯煤礦51年來的巨大發展變化,充分描繪出了新時代宏偉藍圖,展望和諧南屯美好未來。
通過參觀礦史館,讓我想到了我所在的楊村煤礦,到今年已經35個年頭了,該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堅持“安全第一”生產方針不動搖,多措并舉集中力量升級核心產業,穩定煤炭產量,推動技術革新,優化資源配置,涵養文化底蘊,厚植愛企情懷,為全力推動幸福楊村高質量發展。
再望夜空,星光依然璀璨,容顏易改,初心不變,內心依舊激蕩。幸福為伴,未來可期,那是追逐奮斗的模樣,矢志不移,初心不改,瀟灑在煤海里沖浪。(楊村煤礦 侯龍)
從小展館見大征程
近日,我以一名特約記者的身份走進南屯煤礦礦史館,親眼見到了該礦自1973年建成投產以來51年的點點滴滴。
剛走進礦史館,我的目光就被琳瑯滿目的展覽品所吸引?!斑@有1974年一位職工手寫的工作筆記?!薄澳憧矗@個臉盆是投產那天發給職工的,今年也得有51歲‘高齡’了!”“那還有投產當天的職工合照……”身處礦史館之中,我仿佛一個“小學生”,好奇地打量著礦史館。這里的每一件物品、每一處史料,時而娓娓道來,時而慷慨陳詞,向我們講述著南屯煤礦51年來的櫛風沐雨。
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我了解到,該礦史館是去年為了紀念南屯煤礦投產50周年而建成的。礦史館依照時間順序,分別設置了“煤炭人的夢想”“艱苦創業階段”“高速發展階段”“轉型探索階段”“蓄勢突破階段”5個展廳,生動形象地展示了50年來南屯煤礦的歷史縮景。南屯煤礦的前輩告訴我,礦史館的意義就是要教育引導南屯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要始終銘記歷史、向新而行,傳承南屯煤礦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牢記煤炭人無私奉獻的奮斗底色。
五十一春秋鑄就輝煌,初心如磐奮啟新程。感慨的同時,我意識到,我所在的鮑店煤礦也已經走過38載的風雨征程了。從當初的滄海一粟到如今的濃墨重彩,鮑店煤礦留下了歲月的印痕,也刻下了一代又一代鮑店人奮斗的足跡:“黨建+企業文化”主題廣場、榜樣街、暖心志愿服務文化中心、“雙創”基地、常態化運行智能綜放工作面……一幅幅美好“畫卷”彰顯出鮑店煤礦“爭創全面一流礦井、打造最幸福單位”的決心和信心。
走出南屯煤礦礦史館,我意猶未盡。作為礦山的一份子,我將全力以赴、篤行不怠,干好本職工作,當好礦黨政的“揚聲器”,用點滴實效匯成礦井發展的“汪洋”。(鮑店煤礦 張潤澤)
歲月見證 精神傳承
12月5日,我有幸來南屯煤礦參觀了建礦50周年礦史館,50年崢嶸歲月,讓我對老一輩煤炭開采者們肅然起敬。礦史館是在毛主席誕辰80周年這一天建成投產的,這是它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由此續寫了它不平凡的奮斗篇章。
沿著時間長廊緩緩前行,每一件展品、每一張照片都像是一部無聲的史詩,訴說著半個世紀以來礦業發展的滄桑巨變。從早期使用的糧票到精致的茶具,從承載歷史記憶的會議文件到記錄往昔瞬間的老照片,它們留存的不僅是一段段歷史和一件件實物,更是礦井的榮譽,是歲月沉淀下來的精神財富。
南屯煤礦的發展歷程猶如一部厚重的編年史,記錄著一代又一代礦工的辛勤付出。那些泛黃的照片背后,是無數次夜以繼日的努力,是對安全與效率不懈追求的結果。
看到這些,我不禁想起了我們煤化工程公司的發展史館。那里有一張干部職工蹲在設備框架上吃饅頭、喝稀飯的照片讓我記憶猶新。誠然,每個公司的創業初期都是異常艱辛的。煤化工程公司12年來,始終堅持“提供高品質服務以確保生產企業的高質量運行”的使命擔當,歷經初始創業、融合發展、轉型突破三個階段,從單一型化工檢維修逐步發展為主業突出、技術精湛的綜合性化工維保服務企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嬗變,由量到質的升華。管理基礎不斷夯實,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創收創效能力不斷增強,客戶滿意度及公司品牌形象顯著提升,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亦不斷增強。
走出礦史館,心中滿是對先輩們的敬意,也對未來充滿信心。希望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我們能夠繼續發揚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為實現更大的夢想而努力奮斗。(煤化工程公司 許美旗)
【策劃制作】兗礦能源網
【協助單位】南屯煤礦 鮑店煤礦 楊村煤礦 煤化工程公司
【協助人員】高朋 林紅 張方皓 馬亞軍 梁爽
【素材提供】朱宇婷 牟羽歌 侯龍 張潤澤 許美旗
【圖文統籌】王艷芹 羅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