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為交流推廣行業的典型做法和先進經驗,今年9月份,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遴選出42項煤炭行業數字礦區(園區)建設典型案例,東灘煤礦《煤炭行業數字礦區(園區)建設典型案例》項目入選。
11月14日,作為項目主要參與人之一,來佑佑到陜西榆林去領了獎。
“數字化煤礦到底長什么樣子?”11月20日清晨,霧氣逐漸散去,陽光透過云層,筆者來到東灘煤礦一探究竟。
無視頻監控不作業
入礦三年多、26歲的來佑佑現在是東灘煤礦調度信息中心技術員。
從設備日常維護到數據實時分析,從故障快速排查到系統不斷優化,每項工作都考驗著專業技能和責任心,用來佑佑的話說,“想當‘智慧礦工’,就要勇于去干別人不愿意干的活兒、挑戰別人干不好的活兒。”
7時40分,來到辦公室的來佑佑打開電腦,查看昨天在GIS平臺上繪制并提交的圖紙審核過沒過,“總工程師簽完字,然后報礦長審核?!?/span>
見筆者對GIS公共服務平臺好奇,來佑佑介紹,為了提高信息流轉效率,實現專業協同和數據集中共享,山東能源集團在東灘煤礦試點推行礦井地理信息數據管理系統,它可以進行高精度的空間數據分析和三維可視化,實現煤礦圖紙繪制及基礎數據的統一采集上傳、在線查閱、更新、檢查、報審、協同共享。
隨后,來佑佑又開始查看工業視頻監控系統運行情況,值班同事告訴他:“昨天晚上一單位出現職工違章作業行為,反復核實后已通報單位并上傳信息了?!?/span>
【相關鏈接】去年以來,東灘煤礦加快推進“無視頻監控不作業”,建立可視化安全監管模式。在提升現有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采掘工作面、重要機電設備和大型設備檢維修、組裝或拆解作業地點、人員作業相對集中地點等井下重要區域進行視頻增設,目前已安裝356臺攝像儀。
“通過實時視頻監控,確保井下每名作業人員上標準崗、干標準活?!眮碛佑诱f。
得知筆者“到井下看看”的想法,來佑佑首先向調度室領導匯報,填寫相關入井手續,介紹安全注意事項。
10時整,換好工作服,戴上自救器和礦燈,穿上膠靴,扎好毛巾,佩戴好智能手表,拿上5G防爆手機,又到井口刷臉領取了瓦檢儀,準備下井了。
還是到地下瞧瞧吧
“以前管理落后,領瓦檢儀都得靠人工。現在一手拿手機,一手戴手表,刷個臉就能領取瓦檢儀?!眮碛佑痈锌卣f。他手中的防爆智能手機,不僅實現了井下與地面的實時語音通話,還能雙防平臺信息實時錄入,讓工作溝通更加順暢。
而佩戴的智能手表,更是成為了礦工們的“貼身保鏢”。它實時監測著當日下井人員的體征信息及工作環境數據,一旦發現SOS告警信號,便會立即上報并處理。來佑佑表示:“我們還可以統計出職工某個月的數據匯總,包括告警數據、體征穩定狀態、運動數據等,從而評估出風險職工,為他們提供更精準的健康管理?!?/span>
10時10分,經過虹膜檢查后,我們乘坐罐籠迅速下降到了-660m的井下。
“現在有了無軌膠輪車,省時省力,以前坐‘小火車’和‘猴車’得一個多小時才能到工作地點。”來佑佑介紹道。
【相關鏈接】自2016年起,東灘煤礦各采區均實現了膠輪車運人,構建了井下運輸的“半小時工作圈”。同時,機車監控智能調度管理與智能物流管理兩大系統的建成,更是實現了井下車輛的精準定位、軌跡跟蹤、信號監控、調度通訊以及物流信息的實時查詢。
走進3311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巷道明亮干凈,物料擺放整齊,管線吊掛有序,牌板標識清晰。龐大的采煤機飛速旋轉,大塊“烏金”從煤壁剝落,通過刮板運輸機和輸煤皮帶源源不斷地送到地面。
“記憶截割、無人跟機、自動移架、自動推溜、遠程操控等功能,職工早習以為常?!眮碛佑痈吲d地說。
智能化革命的背后,是對科技創新的不懈追求。近年來,東灘煤礦有序實施采掘、機電、運輸、選煤等系統的升級改造。如今,8大專業23個智能化建設項目已常態化運行,實現了顛覆性變革和智能化轉型?!斑@是我們這一代礦工的榮幸。”來佑佑感慨萬分。
15時25分,按來時路線返回?;赝@片充滿科技氣息的礦井,筆者不禁感嘆:為礦工們創造更加安全、高效、舒適的工作環境,這一切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力量。
為智能化礦井添“智”
走出井口,筆者和來佑佑便被引導至副井口設立的職工健康檢測理療專區。
這里,一臺臺先進的健康一體機正等待著為礦工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監測服務。從體重、體溫這些基礎指標,到體脂、血糖乃至心電圖、肺功能等專業檢測,一應俱全。
僅僅幾分鐘的時間,一份詳盡的健康報告便呈現在眼前。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已經累計為2600余名職工采集了高達1485萬條健康數據。通過風險評估模型的建立,及時提示職工潛在的疾病風險,并將這些電子檔案與職工的年度健康查體結果相結合,為礦工們健康保駕護航。
離開檢測區,時間已悄然指向16時30分。
來到來佑佑的辦公室,他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登錄安全生產技術綜合管控平臺,開始查看各項數據的實時更新情況。
“你看,這一天的產量、銷量、發運量,全都在這里實時更新?!眮碛佑又钢聊簧系臄祿壑虚W爍著自豪。
雖然建成投產35年了,但東灘煤礦早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煤炭”搬運工,而是搖身一變成為“國家級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設煤礦”。他們建設了智能礦山綜合信息管控系統以及安全生產技術綜合管控平臺,涵蓋了礦井基礎數據、生產調度、應急管理、安全環保以及生產技術等多個模塊。不僅極大提高了礦井的管理效率,更為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關鏈接】在礦區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和數據融合的飛速進步下,東灘煤礦成功突破了以往系統各自獨立引發的“信息孤島”問題。如今,這里已經實現了互通互聯、全面感知、高效管理的智慧礦區建設目標。
而東灘煤礦并未止步于此,他們全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5G等新基建與安全生產的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5G+智能化采煤、掘進、機電、輔助運輸等安全高效生產新模式。先后榮獲了國家級綠色礦山、煤炭工業特級安全高效礦井、全國“雙十佳”煤礦、山東省全員創新企業等100項榮譽稱號。
當筆者與來佑佑告別時,時間已悄然流逝至17時整。此時,昏暗的天空涌上了薄薄的霧氣,華燈初上,流光溢彩的霓虹交相輝映,勾勒出礦井的輪廓。
問及來佑佑今后的打算,他表示:“我會主動擁抱新技術,在操作新設備、學習新工藝的過程中不斷為智能化礦井添‘智’?!?/span>
【協助單位】東灘煤礦
【協助人員】李 欣 付芝子
【素材提供】王 建 邱長鵬
【圖文統籌】王艷芹 羅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