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應急救援工作十年以來
刻苦學習鉆研
逐漸成長為行家里手、比武尖兵
他帶隊在全國比武賽場屢創佳績
【編輯視角】深耕十年,情鑄救援。參加工作以來,王銳利深耕技能競賽領域,勇挑教練重擔,克難攻堅,帶隊在全國比武賽場屢創佳績;他不懼事故現場艱險,堅持沖鋒一線,為礦山安全生產、全國地質災害救援做出積極貢獻。
刻苦訓練
創先爭優當先鋒
2018年,王銳利被選拔進入技術競賽集訓隊,并作為指揮員參加競賽。
訓練期間,他每天早晨5時40分起床早操,每天晚上學習到23時,特別在7-8月酷暑時節,頂著烈日背著30斤呼吸器在操場堅持跑步,訓練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日復一日,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
一份汗水,一份收獲。2018年,王銳利參加內蒙古第四屆煤礦救援技術競賽,奪得指揮員綜合項目第三名。2019年,他又以指揮員身份參加第一屆山東省礦山救援技術競賽,以理論成績滿分、戰術運用成績最高分奪取指揮員綜合第一名。2023年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一類賽事全國礦山救援技術競賽,取得指揮員個人全能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并取得指揮員戰術單項第三名。
2019年開始,王銳利連續3年被山東省應急管理廳選為應急普法競賽集訓隊員,他充分利用自己心肺復蘇、滅火救援等專業特長及對應急法律法規的學習積累,3次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應急普法競賽,分別取得全國第五名、全國第二名以及全國第三名的優異成績。
【編輯視角】曾擔任戰訓科副科長、團總支副書記的王銳利參加過近10次搶險,體型并不高大的他,沖鋒陷陣時卻從不含糊,每次都身先士卒,堪稱一名得力干將。在臨時黨支部現場宣誓儀式上,王銳利帶頭發出這樣的誓言: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不懼艱險
應急救援做貢獻
工作近10年來,王銳利先后參與石膏礦坍塌、煤礦火災、洪水內澇等事故災害救援多起。
2015年,他主動請纓參加“12·25”平邑石膏礦坍塌事故救援,連續堅守一線救援崗位37天,面對井下頂板條件差、時有冒落,他仍然請命下井救援,最終成功救出4名井下遇險人員。因在本次事故救援中表現突出,王銳利事跡在大眾網《生命就是“總指揮”——國有企業救護隊平邑礦難救援紀實》、兗礦能源集團網站《生死營救36天——兗礦集團參與平邑石膏礦坍塌事故救援紀實》報道。2022年8月,參加遼寧盤錦抗洪搶險救援,身兼“數職”,每天兩班作戰,連續作戰23天,隊伍排水量近170萬立方米。其事跡被應急管理報、盤錦日報等媒體先后報道。
【編輯視角】自2014年參加工作以來,王銳利始終堅持主動學習,刻苦訓練,爭當比武先鋒,逐漸成長為礦山救援行家里手比武尖兵。深耕礦山應急救援工作近10年來,王銳利曾連續7年擔任技術競賽集訓隊教練,作為主教練或參賽指揮員帶隊獲得國家級獎項17項、省級獎項41項。
深耕基層
克難攻堅創佳績
2020年7月,救護大隊突然接到9月參加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礦山救護工比賽的任務,這是礦山救護工首次納入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
比賽項目設置顛覆了傳統的礦山救援技術競賽項目,雖然只設置有理論考試與綜合實操兩個比賽項目,但是綜合實操項目要求隊員在40分鐘內連續完成呼吸器操作、光學瓦斯檢定器實測氣體(甲烷、二氧化碳)、個人技能救援、心肺復蘇操作、綜合體能等科目,是以往從未嘗試過的項目,能否順利完是一個未知數。
王銳利臨危受命,擔任集訓隊主教練。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全新的競賽項目、缺少主教練經驗等種種難題,他毫不畏懼、勇挑重擔,與4名集訓隊員同吃同住同訓練,兩個月的時間里沒有休息過一天。為提高訓練效果,隊員操作儀器時,他也要一同操作,然后對照競賽規則研究最快最正確的操作方法;隊員體能訓練時,他也要背著呼吸器跟著跑步,感受訓練強度,然后鉆研綜合體能系統性訓練的方法。
他從計劃、執行、監督反饋、考核、競賽全流程實行精準管控;將教練的重心工作放在隊員標準訓練的指導、監督與考核上,在吃透規則的基礎上手把手教隊員如何正確訓練;制定周考核、日測試機制,結合競賽規則,創新利用技術手段將隊員成績可視化,隊員可通過成績單直觀查看自己的成績,對比與其他隊員的差距,形成了濃厚的比學趕幫超氛圍。通過邊訓練、邊總結、邊創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集訓體系。經過兩個月的苦練,他帶領2名隊員參賽,取得了1人獲“特等獎”、1人獲“一等獎”的優異成績。
當前,兗礦能源救護大隊正在備戰國際礦山救援技術競賽,王銳利擔綱集訓隊教練員。
應急救援敢為人先,技術競賽爭當先鋒,祝愿他和集訓隊員們勇奪佳績,再創輝煌!
【協助單位】救護大隊
【協助人員】徐強
【素材提供】趙長宏
【編輯解讀】羅曉婷 王艷芹